close

Day 26

       起床後,搭乘公車至新竹火車站,再搭乘區間車前往竹南站與兩位朋友會合,由於正巧是六日,再加上我一直期盼著海線某站的特殊民宿,我特地邀請了兩位朋友一同加入了我的行程,其中一位為我在基隆旅程中的同學,另一位則是在宜蘭時一同遊玩的朋友。

談文車站.jpg       今明兩日為海線的鐵道之旅,許多站為具有特色的木造的小站,與山線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及氛圍。首站為談文車站,僅保留車站本體,卻是無人管理的招呼站,可真是「走得了和尚走不了廟」。西部海線的木造車站造型皆相近,牆上的牛眼窗矩形氣窗為其特點,老舊的木頭透露出古老的氣息,散發在這個無人煙的車站周遭。第二月台的出口通往一條田間小路,兩旁滿是整齊樹立的稻穗,與寧靜的石龜站相似,一旦微風徐徐吹來,它們便搖曳生姿,跳起了陣陣波浪舞,颯颯作響。一旁擺放著農耕機具,一大群麻雀飛舞於田野間,為這寂靜的村莊帶來些許吵雜聲,我們在此感受寧靜的氣氛,片刻的安寧是最佳的伴侶。

談文車站2副本.jpg 

談文車站3副本.jpg 

大山車站.jpg       下一站為大山車站,同樣木造車站,其樣貌也幾乎與前站相同,唯一的差別在於此站有站務人員在此服務,正當我們還在探索這個小站時,兩位農婦不知從何處走入我們的視野,她們雙肩挑著盛滿青菜的扁擔,步履蹣跚地跨過鐵道往天橋走去,如此鄉村情懷的畫面在這小小的車站上演著,此景倘若在人來人往的大都會區出現,恐怕還會引起民眾的好奇,在此卻是稀疏平常的事,這便是台灣各地不同的鄉土情。

大山車站.jpg 

大山車站3副本.jpg  

後龍車站.jpg       後龍車站,位於大山車站的下一站,與先前兩站有極大的差異。相對於談文大山的偏僻,後龍有較多的人口聚集,也算是較發達的地區。高架化的月台橫越在道路上,出站後則有許多相對熱鬧的道路,此處較有名氣的是慈雲宮對面的黑輪伯,一個搭建出來的鐵皮屋,裡面有許多店家供應各種小吃,應該算是這個小村莊的美食中心,而小有名氣的黑輪伯必需排隊,而且門面上貼著許多規則的標語,我們隨性點了幾樣品嚐再到隔壁的米糕店大快剁頤,雖沒有太大的印象,但也讓我們在這旅途中免於飢餓之苦。

後龍車站2副本.jpg 

後龍鐵皮屋副本.jpg 

龍港車站.jpg

        返回後龍車站後,下一站是個偏僻的小漁村龍港車站。無員工的站體被枯黃草堆包圍著,如同一間廢棄的水泥建築。往一旁的羊腸小徑而去,可通外港邊,與基隆港那種大港口不同,這裡只是個小小的漁港,沒有豪華無比的船艦,沒有氣氛熱鬧滾滾的海產店家,更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有的只是數艘簡單的魚筏與寂靜的浪潮,順著堤岸大道走,漁村風情安靜的令人詫異,感受心靈的沉澱,一路上看到一位婦人坐在自家門口一針一線補著一大片已遭海水染灰的綠底紗網,而她所飼養的大黃狗則守在紗網的最前線,抱著一根木材不停地啃蝕著,彷彿把它當做豬大骨一樣。這個僅有浪潮聲的小村,不僅景色與都市有別,連人及狗的生活都與都市有極大的差異。

龍港車站2副本.jpg

公司寮漁港副本.jpg

 

公司寮漁港2副本.jpg

 

白沙屯車站.jpg        白沙屯車站是我們今日的最後一站,也是今日造訪的所有站中,較為熱鬧的一站,這個鎮上最有名的是拱天宮,一間供奉媽祖娘娘的廟宇。沿著許多巷弄,從別人住家門口或後院穿過,便可抵達拱天宮,此處總算有比較多的人口聚集,許多店家沿著路的兩旁做生意,就像是廟口夜市發展的最初期。我們突然對一間路邊的臭豆腐感到興趣,小小的攤位,店面是用傳統紅磚瓦的房舍,個頭太高的人走進去之前還得先注意是否會撞上牆面,坪數不大的店面,卻擠入了數張桌面,真的是復古中的復古,懷舊中的懷舊。我們點了粉腸湯臭豆腐,然而比起食物的滋味,用餐環境更加令我印象較深刻,濃厚的鄉土情懷彷彿回到數十年前。

白沙屯車站2副本.jpg 

拱天宮副本.jpg 

臭豆腐副本.jpg 

        繞過鐵道,我們將前往的是民宿─石蓮園,我們走在堤岸上,一路上風車相伴,海風相隨,密佈的防風林沿著堤邊生長,走了一段時間後,會發現一列藍色的列車位於左邊,一般人應當不會想到這是間民宿,我們還來不及進去卸下行李,便受到一旁大海的呼喚,走進沙灘迎著海風,另一群年輕人早已將腳踏車停在堤岸邊,圍在沙灘上嬉戲。黃昏時的海風其實相當的冷冽,若沒有件禦寒的衣物恐怕還真沒有本錢看著海景,隨著浪潮不斷襲來,遠方的太陽也逐漸下沉,原本海天一色的景象開始變了樣,橘紅色的太陽將天空的上半部渲染成橘黃色,下半部則呈現一片灰,沙灘上倒映著夕陽,灰白相間的浪潮在兩個夕陽間不斷地拍打著,這可是大自然最具魅力的一幕。

往石蓮園副本.jpg 

石蓮園沿岸.jpg

石蓮園沿岸2.jpg

石蓮園沿岸3副本.jpg 

 石蓮園.jpg        賞完了醉人的夕陽,走入石蓮園辦理入住手續後,便興沖沖地想衝入房間,像是拿到剛到新玩具的兒童似的,踏過一個木橋及被荷葉完全覆蓋的池塘後,我們的房間位於眼前這列藍色鐵皮車廂的最右手邊,開門後,長方形的格局承襲了車廂原有的樣貌,消失的座位被軟綿綿的被褥取而代之,枕頭與窗簾是亮眼的大紅色花樣式,相當喜氣,似乎該上去滾個床渲染一下喜氣才符合此時的氛圍。曾幾何時,這個曾經載客無數的列車,搖身一變,蛻變成舒適的民宿,也是另一種服務的延伸。

石蓮園2副本.jpg 

        晚餐時間一到,我們至他的餐廳用餐,一樣是由火車的車廂設計而成,讓房客回到在搭火車時享用便當的記憶。而餐點也是仿火車便當,復古的雙層圓型鐵盒,主菜及配菜也都有效法到火車便當的精髓,在真實火車內用餐的情境原汁原味的呈現,唯獨窗外的景色不會跟著移動。若早一兩個小時,還能在用餐時邊看窗外海邊的落日,聽著浪濤,嚐著美食,隨餐還附贈一杯茶飲,若不是房客,也想來此體驗車廂觀賞落日的話,也能當個悠閒的顧客,點其他的小點,也是不錯的選擇。

石蓮園3副本.jpg 

 石蓮園4副本.jpg        太陽完全下山後的海線,一片漆黑,整個園內只剩幾盞路燈亮著,其餘範圍伸手不見五指,若不小心行走還真有可能掉進池塘裡與魚兒作伴。首次在車廂改建而成的民宿裡盥洗、聊天,一邊嗑著下午買的零食,再配上房內所提供的茶或咖啡,可惜房內只有三個人,若能湊到人數打個牌、桌遊,或者玩個小遊戲,那更增添此趟旅程的樂趣。 

        此時我們突發奇想,來個觀星賞月行程,踏出了戶外,我們房外便是一座木橋及池塘,夜裡的石蓮園萬籟俱寂、針落有聲,只有蟲鳴及蛙叫,抬頭仰望星空,雖不是星光閃爍,卻也隱約看得出數顆較亮的星體,拜現今科技之賜,觀星的APP還能教我們判斷各個星體,使我們這些門外漢也能過個觀星迷的乾癮。回到房內後,彷彿穿梭在任意門之間,場景瞬間切換到只有在都市飯店才會出現的場景,伴隨著寧靜,在車廂中睡去,是許多旅人未有的難得經驗。

石蓮園5.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遊 環島 鐵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erej 的頭像
    Ymerej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Ymer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