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4
一早仍睡眼惺忪,聽到了窗外傳來雨滴落在遮雨棚的聲音,滴滴答答的聲音取代了原本的鬧鐘聲,我擔心會影響到今日舊山線的行程,吃完早餐後仍下著毛毛細雨,但我想去舊山線的決心未被澆熄,著上雨衣後順著台13線往三義方向騎去。
苗栗的道路寬敞,一旁盡是綠油油的田地,至三義後,道路旁滿是雕刻藝品的店家,而往勝興車站的指標醒目地立在路口,一眼可見,騎進指標所指的道路後隨即就會抵達勝興這個懷舊的車站,兩旁滿滿供給熱食和販售紀念商品的店家,由於今日為非假日,遊客人數並不多,有開張的店家也寥寥可數,此站為阿里山車站外,海拔最高的車站,目前僅有罕見的郵輪式列車會通過,其餘時間則沒有,因此漫步在鐵道上,抑或至山洞一探究竟成為遊客最大的樂趣。軌道通過名為「開天」的山洞延伸至下一站,山洞的盡頭隱約看得到一個小小的亮點,而入口處雜草叢生,石牆上滿佈乾枯的草禾,顯得幾分蒼涼。火車站也兜售許多紀念車票,供遊客盡情選購,輕鬆暢遊這個懷舊的小站,不需花耗太多的時間,短短數百公尺的範圍,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
勝興車站的下一個景點便是整個舊山線中最著名的龍騰斷橋,其舊名為魚藤坪斷橋,此橋建於1905年,由紅磚及花崗石塊利用石灰黏結而成,此座橋墩未用任何一根鋼筋所製,卻能支撐火車運行的力量,又兼具了完美弧形的美感,在當時可是聞名全台。然而1935年的關山大地震使當地滿目瘡痍,不僅摧毀民房,也使這座橋斷成數截,僅留下數座橋墩,而位於其西側與之平行的龍騰鐵橋則為地震後所新建,現今亦未有火車通行。
數座紅色斑駁的橋墩在此屹立不搖,一旁的小道能供遊客走至斷橋的高度,火車曾經通行的橋面早已密佈著雜草。從此處、從斷橋的下方或是對面的鐵橋,都能不難看出這座紅磚色的斷橋當初的雄偉壯闊,儘管現今已成尺椽片瓦,卻也是過去歷史最真實的見證。
續行鐵道的遺跡,鯉魚潭鐵橋是少數橫越了水庫的鐵橋,火車奔馳在鯉魚潭水庫是難得一見的景色,如今卻也不復存在。而水庫景致與明潭水庫相當,一片碧綠,微風吹拂,使水面掀起陣陣漣漪。行人通行的陸橋可見遠方洩洪的景象,波瀾壯闊的水流順勢而下,沖擊出巨大的水花,遠眺便能感受它的震撼。
舊山線的景點往下則還有大安溪鐵橋、泰安舊站及大甲溪鐵橋,在在都是懷舊十足的遺跡,我們因接下來的行程在鯉魚潭水庫便止步,折返回市區。回程選擇了與來時不同的道路,卻意外發現了另一座橫越溪谷與稻田的拱橋,搭在兩座山頭之間,它是鯉魚潭拱橋,現今為山線列車的鐵道路線,若能碰巧撞見火車急駛而過,會更將令我留連忘返。
下午回到了市區,與另一位當兵的同袍聚餐敘舊,難得有此機會到苗栗,當然要好好地與這些患難之交好好吃頓飯,這也算是環島旅程中除了遊覽山水的另一個要事。餐敘後,離太陽下山還有一段時間,我們也隨性至街道上晃晃。玉清宮是傳統交趾陶藝術極致的展現,所有屋簷上的裝飾無一不精雕細硺,將人物刻畫得活靈活現,彷彿是書本裡走出來一般,而玉清公園的造景雲霄洞更是將關公及其座騎的英姿霸氣徹底展現,這整個組合儼然是中國故事的展現的殿堂。
中正路某條巷弄裡的謝氏宗祠完整保留了台灣清代傳統房舍的樣貌,華麗之中又帶點樸實之感,在過去應當是名門望族所居,而一旁嶄新的大廈是現今建築的代表,古今兩者間形成強烈的對比。
間暇之於順道至苗栗火車站一覽,苗栗新站緊鄰於舊站一旁,相較於灰色多角形建築的新站,我更喜愛白色似煙囪的舊站,長條狀的舊站給人較開闊且典雅的感覺,而塊狀的新站整體雖較有新意卻有受限之感。
回家的路上,順便買了苗栗名點─一口香,做為晚餐前的開胃菜,香脆有勁的餅皮與滿滿的餡料,真的很適合在下午來一份充充飢。今日的晚上則留在家中,與他們的家人一同共進晚餐,這也是此次旅途中首次與整個家庭一同用餐,吃的都是家常菜,有種回到家裡吃飯的感覺,回頭想想,確實已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與家人一同坐在餐桌上吃飯,思鄉之情油然而生。純樸簡約的客家人,在晚餐結束後不久,便早早就寢。回房後,當然是把握時間整理環島的日記與照片,我一邊整理著,一邊與朋友聊著工作上的事情,果真是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心酸血淚,結束環島旅程後,我便要儘速加入上班族的行列,下次見面也許換我喋喋不休。苗栗的夜晚相當寧靜,能好好地睡上一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