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AY 10

台東史前文化公園1副本.jpg        凌晨五點多,天還未亮,便被學弟喚醒,他們有一群人要由台東搭船至蘭嶼,因此起得比平常早,我們買了早餐之後便分道揚鑣,我前往台東火車站的路上會先經過史前文化公園,一個台灣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跡,證明了此處曾經孕育了這片土地上的先人,不容被忽略的文明,就在我即將前往的路上,我抱著謙卑恭敬的心去探訪這片聖地,這片公園佔地廣闊,又可分成數個景點,我在草皮中央的木椅享用剛才買的早點,一面沉澱心靈,以便去接受這史前文化的洗禮,此時太陽正冉冉升起,從一旁比成人稍矮的雜草堆中竄出,踏過這片土地上的我,布鞋被露水微微溼潤,彷彿在前往之前得先接受過受洗一般。這麼大清早,除了廣場前的銀髮族在運動外,幾乎沒有人會在這裡出現,我沿著指示走在被踏扁的草堆所形成的路上,應是刻意開闢出來的道路,兩旁雜草叢生,這樣的場景彷彿只有在當兵時下基地才會見到,那麼荒蕪,那麼淒涼,在東彎西拐後,終於抵達了挖掘的遺址,但開放的時間仍未到,我只能在門口透過細縫看到幾個遺址的輪廓,如同數日前在花蓮遇到了鐵道文化園區休館,我也只能看到一點皮毛。

台東史前文化公園2副本.jpg 

 台東火車站.jpg      此刻的台東火車站早已擠滿了人潮,學生及上班族趕著搭車去學校或公司,其餘則是一團團遊客,和少數自由行的旅人,大門口,一台台小黃排隊等著做生意,與其他大站並無太大的差異,兩名腳踏車環島的騎士與車站留影,三位西方遊客正坐在門口等待火車,其中一人甚至戴了墨鏡,大剌剌躺在水泥地上,從容自在的感覺令我也幻想著他日能倚坐在吉薩金字塔上,抑或是俯臥在羅馬競場中央,那種巨大的感動才是我們旅行所要追求的。陽光逐漸照進車站,那位老兄的墨鏡遮蔽了陽光的侵襲,而後面四尊木製原住民雕象則是屹立不搖駐守著大門,象徵他們堅強的民族性,而民族大融和的場景也在此上演,沒有種族之分,沒有膚色之別,僅有手上那張車票時間的差異。我購買了票,看著大清早庸碌的車站運作著,直到開往太麻里的班次抵達我才告別這個東部最大的車站。

台東車站副本.jpg 

太麻里車站副本.jpg         太麻里,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地名,每年跨年日出最早的地點便是這裡,也因此這個平靜的小鎮在跨年時總能湧入前所未有的人潮,人聲鼎沸,使得太麻里頓時成為東部最熱鬧的鄉村之一。我下了車,發現這是個幽靜的小鎮,鮮少有遊客在此下車,我坐在大廳準備前往曙光紀念公園,發覺這最吵雜的竟不是人聲,也不是三不五時火車經過所發出的聲響,而是以大廳為家的麻雀家族,三五成群吱吱喳喳吵個沒完,在大廳上空追逐嬉戲,使得這個安靜的小站更加生氣蓬勃。

太麻里車站2副本.jpg 

太麻里車站3副本.jpg太麻里公園副本.jpg       太麻里站一出站後,便可看見路的另一頭是發出金光的大海,門口更有村民鋪開了網紗在曬金針,將一根根橘黃色的金針均勻撒在網上,形成一大片美麗的景色,如同路的另一端,陽光灑在海洋上,閃出耀眼的陣陣光芒,站前這條道路走至底,左前方一條通往公園的羊腸小徑,舊式的平房緊鄰著,難以想像在跨年時所湧入的人潮會對這靜謐的小道造成多大的衝擊。很快地抵達海岸,一個木製涼亭與石碑座落於此,後方有數個更大的休憩亭,供遊客在此等待日出,一旁的大嬸坐在地上似乎在等待著什麼,我並未上前詢問,但從她的表情和裝備,應當是供給熱騰騰的早餐給觀賞日出的遊客,數分鐘後她收拾了物品,架上機車後座,揚長而去。而我則被眼前的美景給吸引了,高瘦的大樹細緻的沙灘殘破不堪的漂流木雪白的浪花湛藍的海水金黃的太陽,依序陳列在這土地上,形成一幅天然的美景,烈日照射下,海面波光粼粼令人難以直視它的美,沙灘上散布著各形各狀、大小不一的漂流木,述說著一段悲痛的往事─莫拉克風災,對此處造成嚴重的災害,我們都能以再次承受那樣的痛,就任憑它們在此風化、逝去,沙灘上還留有成群的足跡,可見數小時前還有一大群人在此觀賞日出,我回到涼亭,乘著海風、聽著浪濤、看著美景,一把拿出我早上預留的飯糰,開始品嚐,人生幾何,能於此享受樂事,實屬難得。

太麻里公園2.jpg

太麻里公園3.jpg

太麻里公園4副本.jpg

金崙車站1.jpg         回到太麻里車站後,準備前往金崙站,再轉搭鼎東客運至「最美麗的車站─多良車站」,多良站是一個位於金崙瀧溪之間的廢棄小站,列車僅通過卻不停靠,但因比鄰太平洋,且有紅色欄杆相襯,此月台成為一個絶美的祕境,尤其是當火車通過時,形成最佳的景色,吸引許多人潮來此朝聖,更被喻為電影神隱少女中的月台。我才踏出金崙這個小站,便聽到陣陣

金崙車站3副本.jpg 鼓聲,站前也堆滿了一台台汽車與遊覽車,數名著運動服的原住民學生走來,討論著下一場比賽的時間,原來今天是數個學校的盃賽,使得原本安靜的無人小站熱鬧許多,我繼續向前走至鼎東客運的公車站牌,路口兩名交警認真地指揮交通,進出車流量之大,一個在都市看似再平常不過的比賽,在這個小地方似乎是全村的年度盛事。

金崙車站2副本.jpg

 

  鼎東客運副本.jpg     我等待鼎東客運的到來,由於班次不多,站牌邊的雜貨店貼心地在門上貼了到站時間表,離下班車仍有十多分鐘,我進了這個小小的店家,挑了一瓶冷飲一解燥熱,看車子一台台經過,交警仍不停指揮著,想必他們比我更渴望一瓶冰涼的飲品。客運準時地抵達,搭到多良站的票價26元,雖僅是短短的路程,但因載客量少,營運成本高,如同花蓮客運一樣,為了抵達傳說中的祕境,這點錢是值得的。當我屁股都還沒坐熱,多良站就到了,一個金黃色的立牌「最美麗的車站 多良」就在一個路坡入口處,華麗的招牌令人想不注意都難。順著斜坡上去便是觀景台,我才走一兩步,一位機車騎士想載我一程,我也恭敬不如從命,不

鼎東客運2.jpg多良車站1副本.jpg過才一小段路,馬上就到達了入口處。原來車站主體的正上方成為了觀景台,下方便是多良站的月台及軌道,一旁大紅色的欄杆顯得特別亮眼,再向外望去,便是多層色彩的海彩,內層的沙灘呈現土色,拍碎的浪花如同一大片白色的紗網,網住了多良車站4.jpg  許多遊客的目光及相機的鏡頭,再過去則是剛從河流灌入的泥水形成一帶灰色的水域,依序向外,則是碧綠色及深淺不一的藍色相雜,因而交構出炫麗的圖,多數人快門按個不停。正後方立牌告示著下方月台火車通過時刻,大家抓緊時間,在眺望台上屏息以待,火車通過前鐵軌先發出預警聲,遊客更加提高警覺,當火車快速通過時,快門聲在此時此起彼落,彷彿世紀大明星走在星光大道的紅毯上。在火車尚未完全消失在盡頭前所有人仍未鬆開按快門的那隻手,直至火車消失的無影無蹤後,所有具共同目標的一群人又一哄而散,回到一開始賞海的狀態。觀景台的後方是一個數十公尺長的棚子,裡頭是販賣石板烤肉、香腸及冷飲的商家,使許多人在賞景之餘,尚有飲食上的便利。再往上走則是早已廢棄的多良國小,現今已轉型為藝術工作的場所,由此處看到的海景與方才有極大的不同,月台變得更小,海面變得更加遼闊,而一旁的走廊竟出現一隻戴有耳牌且完全不怕生的梅花鹿,可愛的模樣令所有遊客為之瘋狂。

多良車站3.jpg

多良車站5副本.jpg

多良車站6副本.jpg

多良車站7.jpg        結束了這個秘境的行程,我心滿意足地前往方才下車處等候客運,準備前往瀧溪火車站,等待的途中無數台汽車在我面前停下,隨即從一旁的斜坡開進去,也有無數遊畢的人群離開,可見這多良站的魅力真是不容小覷,最美麗的車站亦不是浪得虛名。

瀧溪車站1.jpg       抵達瀧溪站後,一旁的校園寂靜中帶點吵嚷,學生在校園一角打球,車站則是沉默不語,連站務人員都神秘失蹤,斑駁的天花板與滿是灰塵的座椅,更突顯出這裡人煙稀少,月台裡遠方可看見隧道,當火車即將進站時,一個小小的黃燈由遠而近;由小變大;由暗變亮,

瀧溪車站5副本.jpg大武車站.jpg火車頭穿出了隧道,抵達月台,我即將前往大武火車站,去參訪這個三層樓高的車站建築,同先前幾個車站一樣,是個人數不多的小站,卻不至於像瀧溪站那樣蓬頭垢面。走出月台後,位於建築物的二樓,一樓是通往車站大廳,三樓則是通往車長室。步出站外後,通往道路的階梯拼貼著各式原住民的圖樣,外側立有一位排灣族勇士的雕像,面向著部落,眼睛炯炯有神,專注凝視著前方,似乎相當盡責地守護著這塊土地。回頭看看車站本身,高大的建築物與其人數不成正比,卻令人感佩在這小小的部落竟有如此雄偉的車站!

大武車站2副本.jpg

大武車站3副本.jpg

枋寮車站.jpg       我搭上自強欲通往今日的終點─枋寮車站,在這趟旅程中首次搭上自強,也是從台灣東邊轉往西邊的交界,雖才歷經半小時的車程,卻經歷了數個具有人文特色的小站,如位於半山腰的枋山站;古色古香的內獅站;代表加官晉祿的加祿站,由於東部列車班次不多,難以一一造訪,如同魚與熊掌不能兼得,必須有所取捨,此次捨棄的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再將它撿回來,以填滿我這段行程的空白。抵達目的地前,列車經過無數個大大小小的隧道,就在光明與黑暗的交替中穿梭著,其中一段鐵橋更有整片的網狀鐵牆保護著列車,以免太過強烈的山風將列車翻覆

        枋寮車站2.jpg初次抵達枋寮這個稍微熱鬧一點的小鄉村,總算見到較多的人群。你或許未曾來過枋寮這個地方,但一定在求學期間聽聞過這裡,余光中大師的「車過枋寮」將這塊土地的形象清楚而深刻地表達出來,給人既鮮明又難忘的印象,車站大廳一旁的牆上也刻著這首大作,這是我在畢業後首次復習這篇經典的課文,彷彿又回到求學時期的記憶,不知現在的課本是否仍保留著這一課,期待著到過這站的旅人,都能憶起那甜甜的甘蔗、肥肥的西瓜及那最鹹最鹹的海。

枋寮車站3副本.jpg 

枋寮藝術村副本.jpg       出了枋寮站後,左手邊便是枋寮藝術村,許多具有藝術特色的建築或造景隨處可見,鐵馬驛站民宿和我所要投宿的十三寮民宿也位於這條不算太長的小路上,這裡到處都是藝術氣息,有畫室雕刻房染布間手工創作的場所,街道上充滿各種珍奇的造景,使得這條車站旁的小路顯得格外俏皮與活潑,我晃了一圈徹底感受一下藝術的氣息,接受它們的薰陶後才回到十三寮民宿,開放的鐵門上,紅色鐵牛頭信箱特別亮眼,一旁庭院裡,生意盎然,我敲了門,沒有民宿經營者的阿姨伯伯迎接,而是一群學生招呼我進去,讓我直接上了樓,二樓有兩間客房,較大間的適合六到八個人的家庭,另一間則是單人客房,由於牆上有不同的畫作,也顯示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我入住了單人房,卸下了沉重的行李,洗去一日的疲倦,才下樓去覓食,那群學生仍忙碌著,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老闆娘今日在外地,他們是屏東教育大學的學生,因修業課程的需要而來此向民宿主人借場地拍攝影片,老闆娘也相當大方,讓他們待了一整天,看他們這群熱血的大學生,我也想起了大學時期參與活動的那股衝勁,許多活動總是需要許多人相互分工合作,付出極大的心血去完成,就如同他們現在拍片一樣,有人演戲、有人攝影、有人後製,我不忍耽誤他們稍稍落後的拍攝進度,便上街去覓食,順便探索這個亞熱帶的小鄉村。

 十三寮民宿副本.jpg 

枋寮副本.jpg     火車站前一間麵食館裝潢古色古香,濃郁的鄉土情懷溢滿了整間店,牆上的裝潢呈現農村風情,我點了一份豬腳飯,肥瘦適中,軟嫰而不膩口,一旁的筍絲也搭配的恰到好處,白飯上些許肉燥和酸菜增添了古早味,這餐吃下來餘味猶存。來到這個亞熱帶的鄉村,即使太陽下了山,仍感受到一股暑氣,我至一家冰店品嚐剉冰,與以往吃過的剉冰不同,它的配料置放在冰塔同圍,而不是散落在最底層,這樣吃冰時不會太快融化,吃完後整個人涼爽許多。當我步行回到民宿時,那群學生仍未停工,我正覺得為何民宿老闆娘仍未出現,便打電話直接詢問她,原來她人在高雄,今日不便趕回來,要我自行入住,等學生離開後下去鎖門即可,想不到她如此隨和大方,不拘泥於瑣事,由於另一間房沒有旅客入住,等學生離去後,我鎖了門,這便是我一人獨包的民宿,我恣意走動、拍照、書寫雜記,直至就寢時刻,才獨自在這個寂寥的一人民宿中睡去!

枋寮藝術村2.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旅遊 環島 鐵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merej 的頭像
    Ymerej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Ymer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